最近考注冊結構師的事情讓大東很鬧心。不是一般的鬧心,因為大東覺得自己就在可以過和不可以過的邊緣,而這個邊緣讓大東心里很沒底,也很郁悶。不過大東也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總結一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
大東始終認為,自己不是那種可以靠突擊來取得好成績的人。從小到大,如果某一門功課大東一直學習的都很好,那就能拿好成績;但如果某一門課大東以前學得很一般,而考前基本上也不會怎么看,所以成績向來都沒有好過。大學學習讓大東感覺比較郁悶,這個因素應該也是占了很大比例的。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學習會比較踏實。因為不善于搞突擊戰,所以只能踏踏實實的往好了學習,沒有什么其他的捷徑。而恰好抄捷徑又是學習的大忌。
所以,如果說不善于突擊是大東的弱點,那么踏踏實實的學習就可以讓大東把缺點變為優點。但是踏踏實實學習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求自己應該有較高的獨立性。關于獨立性,這幾天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里面正在研究,也就是書中所說的積極主動這第一個習慣,也就是為自己負責。而這里所說的獨立性,則是要求大東可以自行列計劃、做規劃,進行自我約束,自限定的時間內把應該做好的東西做好,把應該看完的書籍看完,把該做的習題做完。
打小到大,大東的學習一直都是跟著老師走的。老師把學業進度、習題、試卷等內容都已經安排好了,作為學生,只要把老師的課業做完,就可以拿到一個很好的Mark。但是這種學習是很被動的,脫離了老師的指導以后,自己就不知道應該怎么學習了。大東考了這些年注冊考試還沒有考過,這個應該說是主要原因。
比如今年考試。大東開始復習還是比較早的,5月份就開始復習了。但是大東在學習中缺乏一個規劃和計劃,都是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多少就看多少,沒有安排具體的時間和進度,到什么日子應該把什么東西看完了,然后進行下一步活動。沒有計劃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東總覺得自己的復習時間還有很多,直到考前一周不到的時間才慌張了起來。大致瀏覽了一下,居然還有700多頁沒有看,其中還有很讓人頭疼的電工學、工程經濟等課程。其實按照大東現在的想法,大東學習已經基本上在可以考過的邊緣了,但是就是這幾個不足就可能需要把大東的學習再往后拖一年。這是比較郁悶的,因為同來的朋友們基本上都考過了,而大東卻妄稱名校,居然甘落人后。
大東最近在總結和思考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及人生,頗有一些認識。自打上一次大東確定了要事第一的目標以后,思想觀念有了一個較大的改變,也基于這個認識而制定了自己近5~8年左右的學習目標。而真正在實施這些目標的時候,大東就需要吸取前幾年一直沒有考過注冊結構的教訓。而最大的教訓,應該就是缺乏規劃了。
大東決定,以后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有所規劃。具體實施的時候可以多用用Project類軟件。自己對軟件比較精通一些,就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知而不用,或者知而不會實際應用,等于不知,甚至不如不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